一、《诫子书》
蜀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候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赏析:
诸葛亮在《诫子书》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 主术训》里。
读诸葛亮《诫子书》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他死之后的若干年,中国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训导。强调父母的责任和担当。诸葛亮仿佛有先见之明似的,临终还不忘教诲儿子,写得如此恳切和真挚,让后人从中获得教子的启示。
诸葛瞻虽为蜀汉重臣,并未遵循并听从《诫子书》的告诫,与魏将邓艾交战于绵竹,不听将军黄崇“速战险要”的建议,错失兵机,兵败两人均被杀,致使绵竹失守。黄崇在历史上以军事策略和勇气著称,关键时刻的劝谏和勇敢战斗的精神,体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尽管他未能改变蜀汉的命运,他的事迹仍为后人所铭记。
诸葛亮的 《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知道“子不教,父之过”的远见卓识,实际上是看出了儿子的毛病,以家书形式提醒做人的道理。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卧龙先生”。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诸葛亮早年曾担任刘备的军师,后来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继续执掌蜀汉政权。他在政治上提倡仁政、勤政,实行轻徭薄赋,推行农田水利,改革官制,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蜀汉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以智谋著称,他提出了“诸葛亮八阵图”等许多著名的战术,多次以寡击众,以弱胜强,取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尤其是著名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战术被后人传颂不衰。
此外,诸葛亮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情怀,尤以《出师表》、《诫子书》等文辞著称。他的书法工整刚劲,被誉为“诸葛体”。
二《寒窑赋》
北宋.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
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
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
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
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
孔子的文章写得没有人能够超过却被围困于陈国。
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迫于生计在渭水垂钓。
而盗跖虽然是成年人,却不是善良人。
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并不是凶恶的人。
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顽劣不肖的儿子。
舜的父亲瞽叟顽固又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圣贤的儿子。
张良原来只是一个老百姓,箫何也仅是县里的吏员。
晏子的身高没有达到五尺,却承担了齐国首相的职务。
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担任了蜀国的军师。
韩信没有什么力气,确受封为汉朝的大将。
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但到老都没有做官的机会。
汉将李广虽有射虎(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
项羽虽然强大,但却在乌江自杀。
刘邦虽然弱小,最后却取得了国家政权。
具有高深学问的人,头发白了都得不到任用;能力差学问浅的人,很年轻就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先贫穷后富裕。
蛟龙没有获得机遇,只能藏身于鱼和虾的群体里。
正直的人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与小人。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机遇时,利益和运气都不畅通。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厌恶我,都说我很贱。我说:不是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
当我获得功名,职位达到官职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拥有制约百官的能力,也有惩罚卑鄙、吝啬的权力,出门时前呼后拥,回到家里则有美女侍奉,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皇上宠爱我,下面的人拥载我,所有的人都恭敬、羡慕我,都说我是贵人。我说:不是我贵,是因为我获得了好的机遇啊。
所以人活在世上,对于富贵的人不要去追捧他,对于贫贱的人不可去欺辱他。这就是为人处世周而复始的规律。
赏析:
每一个低谷中的人,都应该读读千古奇文《寒窑赋》。它能给时运不济,身处低谷的人以希望;给富贵权重,飞黄腾达之人以警醒。
相传此赋是北宋宰相吕蒙正为规谏太子所作。当时太子年少轻狂,顽劣不堪,可当他读后,深受触动。他一改往日狂傲,谦逊待人,认真读书,最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宋真宗。
《寒窑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当时对太子及世人有劝诫作用,在后世也广泛流传,启发着人们正确看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其朗朗上口的语言,也使得它在民间易于传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介绍:
吕蒙正(公元944年-1011年),字圣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中国北宋政治家。
吕蒙正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状元,过了几年,升为参知政事。49岁那年被任命为吏部尚书。53岁拜相正式参政。直至退休逝世,享年68岁。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钱本草》
唐.张说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彩泽流润,善疗饥寒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至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使无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译文:
钱,味道甘甜,性热有毒。却偏偏能预防衰老,驻容养颜,能治疗饥饿寒冷,解决困难,且效果显著。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可以污损贤达,最害怕清廉。贪婪的人服用最好不要过量,如果过量,则会冷热不均,引发霍乱。这味药,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无理采摘的使人精神损伤。如果只积攒不发散,会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如果只发散不积攒,又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称为道,不把他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适宜称为义,使用正当称为礼,接济大众称为仁,支出有度称为信,得不伤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炼此药,才可以长久地服用。可以使人长寿,如果不这么服用,则会智力减弱精神损伤,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欣赏:
《钱本草》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张说仿古传《神农本草经》体式与语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道出了金钱的特殊功能,总结出了颇有价值的驾驭金钱的“七术”:道、德、仁、义、礼、智、信。张说主张用道德的力量来驾驭金钱,要取之有道,取用适度,积散有序,造福民众。文章虽然不足两百字,但却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适度用钱则可治病,违常用钱则可害人的道理。
“钱”是盘中餐,身上衣,遮风挡雨的房子,随心所欲的日子,所以“味甘”,人人都喜欢它,亲近它,追求它。但它的性子“大热”,容易让人上瘾、痴迷,一心只钻钱眼,更无世间其它。为它疯、为它狂,为它哐哐撞大墙。热的结果就是“中毒”。严重者还会被它带进坟墓。它的药效很神奇,只要“吃”了它,往往就能立竿见影。双目炯炯,脸上有光,昂首挺胸,声若洪钟。解人于倒悬,出人于水火,一如雨中伞、雪中炭。国家有了它,还能利民、能强国,让外邦敬服。但它也能使聪明干练的“贤达”受到玷污、拖累,甚至万劫不复。不过它也有克星,那就是对于“清廉”之人它是无可奈何的。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驭人经》
明.张居正
《驭吏卷一》
吏不治,上无德也。吏不驭,上无术也。吏骄则叱之,吏狂则抑之,吏怠则警之,吏罪则罚之。明规当守,暗规勿废,君子无为,小人或成焉。
注释:
下属如果没有治理好,那是因为领导的道德形象树立得不够。如果不能驾驭下属为你所用,说明做上司的没有能力和方法。当下属骄傲而目中无人的时候,就要斥责他;当下属狂妄而忘记分寸的时候,就要抑制他,不要等到他羽翼丰满而无法驾驭;当下属出现怠慢的时候,就应该警告他;当下属犯了错误的时候,就一定要责罚他。明文规定,作为领导者应带头遵守,即使有潜规则,也没有必要把它废除。君子的做法有的时候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用小人的方法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驭才卷二》
上才焉,下驭庸焉。才不侍昏主,庸不从贤者。驭才自明,驭庸自谦,举之勿遗,用之勿哉,待之勿薄,罚之勿轻。
《驭士卷三》
驭人必驭士也,驭士一敬士则和,礼士则友,蔑士则乱,辱士则敌。以文驭士,其术莫掩;以武驭士,其术莫扬。士贵己贵,士贱己贱矣。
《驭人经》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驭人著作,主要内容如下:
驭吏卷一:下属如果没有治理好,那是因为你的道德形象树立得不够。下属如果不能被驾驭,说明做上司的没用能力。下属骄傲则斥责,下属狂妄则抑制,下属怠惰则警告,下属有罪则惩罚。明文规定应当遵守,潜规则也不能废除。君子无所作为,小人就会得势。
驭才卷二:上司驾驭人才,下属驾驭平庸之辈。有才能的人不愿侍奉昏庸的主子,平庸的人也不愿追随贤能的人。驾驭人才要做到明察秋毫,驾驭平庸之辈要做到谦虚谨慎。举荐人才不要遗漏,使用人才不要苛刻,对待人才不要刻薄,惩罚人才不要轻饶。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驭士卷三:驾驭下属必须要驾驭有才之士,驾驭有才之士必须要驾驭他们的情感。尊敬有才之士就能和睦相处,礼遇有才之士就能成为朋友,蔑视有才之士就会使他们作乱,侮辱有才之士就会与他们为敌。用文德驾驭有才之士,其方法要不加掩饰;用武功驾驭有才之士,其武功不要炫耀。有才之士富贵自己也富贵,有才之士贫贱自己也贫贱。
驭忠卷四:忠诚的人最正直,如果不加驾驭就会使他们困窘。忠诚的人最刚烈,如果不加驾驭就会使他们遭难。作乱的人不能责备他们,忠诚的人不要抛弃他们。孤立无援时要援助他们,遭受诽谤时要宠信他们。私心不能驾驭忠诚,只有公正才能够改变他们的志向;奖赏不能够驾驭忠诚,只有旌旗才能够激励众人。
驭奸卷五:奸邪之人不会绝迹,只有驾驭他们才能减少危害。奸邪之人层出不穷,只有驾驭他们才可以控制,利用利益可以驱使奸邪之人。#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富腾优配-在线炒股杠杆-炒股票加杠杆-股票开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