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跑者”到“止亏者”,跨境通的关键词变了。营收还在,品牌还在,只是利润,一直没能回来。
曾经在跨境电商圈风头无两的跨境通,如今正努力挣脱亏损的泥潭。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勾勒出它当前的处境:尚未“回血”,但已开始“止血”。
AMZ123获悉,跨境通近日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00万元至750万元,相较去年同期亏损1138.42万元大幅收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为亏损400万元至75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393.62万元明显改善;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0025元至-0.0048元。
从估值指标来看,截至最新收盘,公司市净率(LF)约为10.26倍,市销率(TTM)约为1.54倍。
据公告披露,本期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在于: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口业务中自营平台的推广投入减少,收入因此下滑,利润同步承压。
换言之,亏损收窄的背后,并非源于营收增长或盈利模式优化,而是通过“节流”实现的短期“止血”效果。
但这种“止血式”调整虽能短期缓压,但背后暴露出的,是跨境通对流量依赖重、转化能力弱的根本性短板。
一方面,公司仍倚重传统的大规模投放获取订单。而在跨境平台流量成本持续走高的背景下,“砸钱买流量”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电商分析机构 SmartScout 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在广告投放上的压力远高于品牌方。以年营收超100万美元的卖家为样本,第三方(3P)品牌在商品推广广告上的支出比第一方(1P)品牌高出127%,在品牌推广广告上的支出高出34%,在视频广告上的支出则高出146%。
花得更多,换来的转化却在持续缩水。投放ROI走低,正成为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而对跨境通而言尤为沉重。
另一方面,跨境通也缺少能“接住流量”的基本功:品牌老化、SKU收缩,叠加以 ZAFUL 为代表的业务线在海外活跃用户大幅下滑,导致复购率偏低、用户粘性不足——流量来了快,流失得也快。因而一旦削减投放,订单也随之滑落。
流量投入可以压缩,投放节奏可以放缓,但缺乏用户资产与品牌承接,任何“止亏”都只是账面上的缓冲,并非业务上的真正起色。
“止亏”只是账面上的缓和,真正的问题仍埋在更深的基本盘里。
回看2024年年报,跨境通的处境并不乐观:亏损持续扩大,资产减值沉重,出口业务连年萎缩,几项核心指标都难言乐观。
AMZ123了解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19亿元,其中进口业务收入达53.26亿元,占比超九成;出口业务仅3.57亿元,占比仅为6.24%。看似营收仍有体量,但利润却几乎“清零”。全年净亏损高达4.79亿元,同比下滑超过4800%。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跌停,最低报至3.08元,市值跌破50亿元大关,创下近半年新低。
从季度表现来看,跨境通仅在第二季度勉强实现盈利(602万元),其他三个季度全部为负。而最受期待的第四季度——传统旺季——反而亏出新高,单季亏损高达4.61亿元,占全年亏损的96%,同比暴跌逾94倍。
而推动亏损扩大的直接原因,是资产减值的集中释放。根据公告,公司在2024年对商誉、应收款项和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共计4.68亿元,几乎吞掉了全部利润空间。这些减值多为前期业务遗留问题所致,集中反映在本期,对整体盈利能力造成了显著冲击。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是主营业务本身的下行趋势仍在延续,尤其是出口板块压力持续加剧。2024年,跨境通出口业务营收为3.57亿元,同比下降22.59%,这已是其连续第四年下滑。
其中,曾被视为出海代表项目的 ZAFUL 更是失速明显。2024年,ZAFUL营收同比骤降近八成至3573.91万元,用户活跃度、SKU数量等核心指标同步收缩,几乎丧失了作为增长引擎的能力。
相比之下,占比超九成的进口业务虽维持在较大体量,但增速放缓、利润有限,难以扭转整体经营颓势。
内有减值冲击,外无业绩支撑。跨境通正深陷“内伤未愈,外力不继”的双重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经营承压,截至2024年底,跨境通还面临巨额法律诉讼风险。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跨境通未决诉讼金额合计达7.96亿元,其中作为被告的金额近2亿元。一旦败诉,资金链将承压。与此同时,自2023年启动预重整程序以来,相关进展迟滞、法院尚未裁定受理,公司重整命运依旧悬而未决。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是真正赤裸而行。跨境通是否还有翻盘的可能,要看它能不能在接下来的低潮期里稳住自己。
富腾优配-在线炒股杠杆-炒股票加杠杆-股票开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