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文|《财经》记者 王丽娜
编辑|苏琦
7月28日晚,看到育儿补贴制度发布,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袁亮(化名)快速算了一下。袁亮的孩子目前2岁多,未满3周岁,可以享受到政策的部分利好,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补贴金额,能领到3300元育儿补贴。如果购买奶粉,以他家常购入的奶粉为例,每罐约200元,可以购买16.5罐。
在农村,以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605元看,年满3周岁前每孩每年3600元的补贴,将是一笔重要的经济补充。
当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下称“育儿补贴实施方案”),在全国全面向育儿家庭发放现金补贴。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展开剩余85%这是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并且将此前多省市地方探索中的主要针对二孩、三孩的生育补贴范围进行扩大,不再区分一孩、二孩及多孩。
育儿补贴实施方案提出,中央财政自2025年起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对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育儿补贴所需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同时,育儿补贴实施方案规定,各省份在市级行政区域内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地区差异较小的省份也可在本省份内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县级以下政府不得自行出台育儿补贴政策或标准。省级或市级政府部门拟出台其他育儿补贴政策或提标的,应加强事前论证评估。
目前,中国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中国正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生育友好政策注重引导和激励。此前,据截至2024年11月的公开数据,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政策,其中3个省份实现省级层面政策覆盖。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已定,接下来各省级或市级政府在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上将如何持续发力、是否提标?
育儿补贴,直接的经济支持
袁亮对《财经》记者表示,在一线城市育儿经济成本较高,3600元的补贴标准虽然不多,但有补贴总好于没有补贴。袁亮称,他家孩子1岁左右时,一罐奶粉能喝一周多的时间,3600元差不多是半年的奶粉钱。
在南方城市育有两子的李衡(化名)则对此政策表示“开心”,今年初他的家庭迎来二孩,正好可以享受此次公布的育儿补贴。每月300元的补贴,已经快赶上李衡取得一项执业资格凭证后单位按月发放的持证津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宋健对《财经》记者表示,育儿补贴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框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开始实施生育支持政策,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包括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育儿补贴制度是经济支持的一种,“而且是最直接的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成本”。
宋健表示,国家层面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每年3600元的国家基础标准,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即表明国家对生育的支持态度,推动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并且此次育儿补贴制度,以最直接的经济现金补贴的方式,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从中国的人口体量和家庭数量看,“国家财政每年将为此投入不少”。对个体家庭来说,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育儿方式和育儿需求不同,3周岁前每孩每年3600元的补贴标准,对有些地区、有些家庭来说这个标准可能不高,但是对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家庭来说就很有必要,能起到基础的补贴作用并减轻家庭负担,整体看育儿补贴制度“能够缓解家庭的育儿经济压力”。
长期以来,宋健持续研究人口政策、家庭、老龄化等问题,关注生育支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宋健表示,中国自2021年起推行生育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方面。其中,经济支持既有直接的经济支持措施,也有间接的经济支持,是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育儿家庭需求最广泛的一项。此前,宋健和她的同事,曾在四川和北京做局部的调研,调研发现经济压力对育儿家庭来说是“最大的顾虑”,在北京接受调研的人士中有30%的家庭认为育儿在经济上存在压力。
地方层面,给出弹性空间
育儿补贴,是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育儿补贴实施方案规定,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财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区人口与发展实际,制定本省份实施方案。
此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县探索和发布育儿补贴。据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公开发布的数据,“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政策,其中云南、宁夏、安徽实现省级层面政策覆盖。”
对于一些地方此前发布的育儿补贴,《财经》记者进行梳理,主要分为一次性发放现金和定期发放补贴,不过多是针对二孩和三孩及以上。目前,有少量的地方开始探索对一孩发放育儿补贴。比如,2025年3月,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发布称,从今年3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万元。今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岭村出台“生育补助方案”,合法生育一孩奖励1万元。因此,此次实施方案还指出,要求各省份做好衔接规范。
最近,已有省份表态将制定省级实施方案。7月10日,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江西省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7月14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务实有效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表示落实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制定湖北省实施方案,指导各市(州)做好衔接规范。
宋健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育儿补贴实施方案公布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育儿补贴,另一项重大意义是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国家标准依据和弹性空间,“各地可以统筹考虑其当地人口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地方设置自己的标准,形成育儿补贴的‘1+X’”。
因此,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考虑人口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补贴范围和标准,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国家层面给出最基本的支持,地方层面上给出弹性空间。”宋健称。
生育支持政策,打好组合拳
生育支持政策正在持续完善。目前,正在完善普惠托育,化解入托难。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袁亮表示,实施学前教育免费,将是更大的利好政策,他期待学前教育免费早日落地。对袁亮来说,在一线城市育儿,目前最大的支出是照看和托育费用。因袁亮家里的老人岁数较大,带娃有一定难度,他曾想过是否找一位保姆帮忙照看,但是在一线城市每月请保姆动辄几千元的费用,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持。袁亮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孩子不满3周岁,只能上托班,附近的托班一个月托费就3100元,还不算伙食费”。
刚满30岁、结婚不久的高女士,目前没有生育计划。高女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的育儿补贴暂时不会影响她的生育意愿,她认为生育是她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决定,需要等合适的时机。
关于生育支持政策,宋健表示,从一些低生育率国家的经验来看,生育支持政策一定是打组合拳,“各项政策有机结合,效果才能最好。”育儿补贴的经济支持、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等,都是中国正在完善的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有机部分,各项生育支持政策之间相互衔接、形成合力,“不能单独看哪一个政策它是有用的,或者哪一项是最有用的”。
宋健进一步解释,对于不同家庭来说,家庭的差异性很大。比如,有的家庭可能相对来讲缺钱,那现金补贴对它更有用;有的家庭相对来讲缺人,普惠托育服务对它就更有用;有些家庭经济上没有负担,但是父母没有时间亲自照料幼儿。因此,不同家庭的需求差异性很大,“需要多方面的生育支持政策齐头并进,解决低生育率的问题”。
另外,宋健建议,各地在制定政策时应摸清当地的人口底数、下辖的地区居民或家庭的需求,充分考虑政策影响的人群差异性、政策间的彼此关联性,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更精准的地方政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于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评估,宋健建议尽量避免过度的结果导向,并且生育支持政策是隐性的、需要一定时间见效,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它是缓慢地形成社会氛围之后才会有效果,观念的转变要比行为的转变慢一些”。
责编 | 王祎
发布于:北京市富腾优配-在线炒股杠杆-炒股票加杠杆-股票开户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